各地疫情逐漸放開,也意味著2023年我們將面臨著一個新常態。企業經營者面臨著怎樣的機會?又該做些什么?以下是我的3點思考。
最近,國家釋放的信號越來越強烈了。從“二十條”到“新十條”,全國各地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令我們逐漸告別“亮碼”生活,之前動輒靜默、封城的極端防疫模式將一去不復返了。
照目前的趨勢看來,除非病毒再次進化,往惡性的方向走,否則全國逐步放開防控的大趨勢是不會變了。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過去三年的艱難,相信每一個人都深有體會。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所有人都深受疫情影響,舉步維艱。而現在,政策做了調整,也就到了全國上下一盤棋,萬眾一心地拼經濟,拼發展的時候了。
于是,我們看到,全國各地都行動起來,搶訂單,拓市場,掀起重振經濟的浪潮。比如,浙江組織上萬家企業去海外搶單,廣東、江蘇、四川、福建等地企業也紛紛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力拼經濟。
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2023年真的不一樣了,我們一定要充滿信念,積極樂觀地看待著未來。但是,我們切不可樂觀過了頭,覺得疫情放開了,所有的問題就都能解決了。
吉姆·柯林斯在《卓越基因》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斯托克代爾悖論”。什么是“斯托克代爾悖論”?
斯托克代爾是美國一個海軍上將,在越南戰爭期間被俘,被嚴刑拷打,關押了整整8年。被釋放后,柯林斯去采訪他,問他:“你為什么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
斯托克代爾說:“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使我生存了下來。”
柯林斯又問:“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他回答說:“是那些太樂觀的人。”柯林斯說:“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么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呢?”
斯托克代爾解釋說:“他們總盼望圣誕節就可以被特赦,可是圣誕節過后沒能如愿;又想復活節可以,結果還是沒被釋放……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就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惡劣,最終他們郁郁而終。”
“斯托克代爾悖論”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理想很豐滿,但現實是很骨感,不管做任何事情,你既要對前途充滿信心,保持樂觀,也要敢于放下期待,坦然直面殘酷的現實。
而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也有著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第一個,疫情防控放開后,按照此前其他國家的經驗,必然會在放開后兩到三周出現疫情的高峰期,這被叫做“第一波疫情沖擊”。
作為企業經營者,你將不得不面對在崗員工感染,不斷出現員工請病假的情況,而且你的供應鏈也會遇到,你的客戶也會遇到,那你有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第二個,疫情三年,各行各業都元氣大傷,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遇到了各種困難。企業元氣恢復是需要時間的,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我對2023年的第一個思考是:謹慎的樂觀。
修煉內功,以不變應萬變
冬天過去了,春光爛漫不一定會馬上到來,還會有乍暖還寒,春寒料峭的時候。那,怎么辦呢?我們一定要備好棉衣,修煉內功,以不變應萬變。
不管外部環境怎么變,我們都要堅定活下去的信念,苦練內功,做好自己,提升企業反脆弱的能力,保證自己能活下來。具體說來,我們要修煉三項內功:
第一項內功:產品
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沒有產品,企業也就沒有了在市場中存在的理由。所以,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回歸產品本身,專注做好產品,重視用戶體驗,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
使用產品的人是用戶,如果我們的用戶體驗做得不好,就不會有人為我們的產品買單,那我們的客戶價值也不會有。
那如何做好用戶體驗?我們要不斷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的用戶是誰,他有什么需求?
市場里面有沒有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呢?
市場同類產品有短板嗎?
我的產品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呢?
滿足了客戶需求之后能不能讓客戶買單呢?
機會,藏在抱怨里。當我們弄清楚客戶真正的痛點和需求,然后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重視用戶體驗,創造了客戶價值,客戶又怎么會跑掉呢?
第二項內功:組織
產品的背后是人,每一個爆款產品都離不開研發、營銷、銷售等團隊的力出一孔。只有我們的技術夠好,產品的質量才會有保障;只有我們的營銷夠好,才能夠更廣泛地觸達到用戶;只有我們銷售夠好,客戶才愿意為我們買單……
所以,業務問題的背后,實際上是組織和人的問題。在我看來,提升組織能力是一堂屬于每一家企業的必修課。組織能力就是一群人的能力,通過對組織的調整,提升一群人的能力,進而促進業務的增長。
組織能力主要講的是三件事:愿不愿干、能不能干、可不可以干。
我們要提升管理的能力,識人心,懂人性,去扣動員工的心靈扳機,從而解決他們愿不愿意干的問題。
我們要通過選人和用人,通過培訓和輔導,讓每個員工的長處得到發揮,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去解決他們能不能干的問題。
最后,我們要通過政策制度的設計,比如組織架構的搭建、績效體系的設計,文化的建設,提供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的環境,解決他們可不可以干的問題。
組織能力要優先于業務能力。組織能力跟不上,業務一定會出問題。
第三項內功:個人
組織就是由個體所組成的。組織能力要強大,實際上取決于每一個管理者的領導能力,所以,領導力要優先于組織能力。
我們個人沒有管理能力,組織不可能有能力,組織沒有能力業務也做不上去,夢想只能是畫大餅,永遠也不會實現。
今天我們必須走一條比較辛苦的路,我們要去激勵公司里的每個核心員工,而不僅僅是管一個老板或者管一個高管就行了。
所以,企業自上而下,從老板到高管,到中基層的管理者,都要不斷修煉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領導力。
修煉內功,不斷提升反脆弱的能力,才是2023年企業最可靠的選擇。
小步快跑
只是修煉內功就可以了嗎?不是的,我們還要小步快跑。什么叫“小步快跑”? 賽跑時,如果一個人跑得太快,步子邁得太大,就很容易摔倒,也無法長久堅持,可如果跑得慢,又會落于人后。
最好的法子,就是小步快跑,既能隨時調整步伐,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又能保持速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在2023年疫情放開的新常態下,我們不能盲目擴張,高歌猛進,也不能過于謹小慎微,從而錯失掉機會。
小步,就是我們在業務上,要放慢擴張的步伐。我們要客觀冷靜地看待政策、技術和環境的變化,在企業經營上,不要冒進,還是要先立足于活下去,再求發展。
這即是說,在做戰略時,我們要更加謹慎,不能盲目投資,多元擴張,而是要把資源集中到公司的核心業務上來。
我們還要管好現金流,做好成本控制,用好每一分錢,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把錢投入到戰略需要的地方。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快跑,就是說我們要保持市場的敏銳性,及時抓住機會,去贏取勝利。
環境變幻莫測,市場永遠都是有機會的,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發現這個機會,我們有沒有做好準備,去抓住這個機會。
無限靠近我們的客戶,很多時候,答案要從客戶那里去找。用心做產品,用心做服務,自然能換來客戶,贏得市場。解決一個個的問題,不斷取得階段性的勝利,積小勝為大勝。
小步快跑,就是在風險、成本可控的情況下,不斷尋找機會,主動出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增長。
最后,總結一下:對于2023年,在形勢上,我們要保持謹慎的樂觀,要有必勝的信心,也要降低期待,正視現實;在策略上,對內要修煉內功,以不變應萬變,對外要小步快跑,穩中求進,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