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習松,1989年出生,本科學歷。2016年入職天康集團光電纜制造一部,2017年獲得光電纜制造一部先進工作者稱號,2018年獲得工程師中級職稱,并入選天康集團首批百人培育計劃。 愛崗敬業,讓青春因奉獻而閃亮 船,因有帆才能遠渡重洋;鷹,因有翅膀方可自由翱翔,沒有平凡的愛崗敬業,就沒有偉大的奉獻。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容易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容易。 2016年,他懷揣夢想進入光電纜制造一部工作,三年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從本崗位的“小事”著手, 積極參加技術培訓,努力掌握新知識、拓寬視野,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增強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他就是光電纜制造一部技術員彭習松。 勤奮篤實,是他一直遵循的學習準則。作為一名初入職的員工,他需要在光電纜各工段學習工藝流程,考核合格后才能夠正式定崗。面對完全陌生的工作內容,他發揚刨根問底的鉆研精神,不厭其煩地向老師傅請教,常常為了一個小問題把師傅都問煩了。為了弄清楚電纜繞包中堿帶程序,他把所有的電纜類型找出來挨個核對,逐一記錄,再請教班組長;為了提產增效,他總是提前到班組,按照排產提前準備開機材料,領料上料,他都逐一去操作。通過實踐,打牢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各工序生產流程。他常說多做點不吃虧,只有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才能干的有獲得感。 勤能補拙,鈍學累功,扎實地學習使他在工作中快速成長,并為他進入質檢科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嚴謹執著,是他一直秉承的工作態度。實習期結束后進入質檢科從事產品出廠檢驗,他常說,少一項檢測,就多一處隱患,所以無論嚴寒酷暑,他都堅守在生產一線,把好電纜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卡。常常快要到下班時間,手上還有產品要檢測,其他人都要下班了,但是他依然堅持一個一個仔細檢查,確保當班事當班完成,絕不為下個班次帶來負擔。曾經為一個多芯隔項計算機電纜測試絕緣電阻,他半蹲在電纜盤旁十幾分鐘,對每個線芯、每個屏蔽逐一進行檢測。在夏天接近40℃高溫的車間里,工作服被汗水全部浸濕,就像洗了個澡,但他依然堅持對每盤電纜進行不折不扣的檢測。每次檢測到不合格產品,他都再三核對,確保每個檢測環節都按標準進行,檢測結果真實有效。帶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做事態度,確保不錯檢一根電纜,也不漏掉任何一個質量問題。 因為在質檢科的突出表現,彭習松于2018年進入技術科,迎來全新的起點,全新的挑戰。 準確高效,是他一直以來的不懈追求。技術科需要對生產車間每道工序進行把關,并不斷進行完善。曾經他在編織機旁,測量一根2000米電纜的編織密度,經過反復測試,發現比工藝要求略高一個百分點,他及時告知操作人員,調整了節距,使編織密度達到了工藝要求;還有一次在車間檢查一根電纜鎧裝,發現鋼帶搭蓋率過高,經排查得知是鎧裝機調節不當引起的,他立即告知操作人員,經過調節達到工藝要求,降低了鋼帶的使用量,節約了成本。他說“好的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只有給每道工序把關好,好產品的產出便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超出工藝范圍就會帶來浪費,增加成本的同時更有可能造成不符合使用要求;而未達到工藝范圍就會生產出不合格產品。 他在技術科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對生產車間工作“一日一巡”:絕緣擠塑機旁看外徑、成纜機旁查節距、編織機上測密度、護套機旁量厚度……每臺機器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發放工藝文件時,他更是有了“強迫癥”:總是要把工藝文件從頭到尾檢查很多遍,確保不出現任何差錯。他明白技術工作容不得半點大意,工藝文件一旦出錯,會給生產線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可能影響到產品質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崩卒h日記里的這段話對彭習松影響至深,他明白無論在什么樣的崗位都要發揮潛能,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能愛崗敬業。青春因奉獻而閃亮,他將在集團“百年天康,千億產業”的宏圖大業中肩負起一顆螺絲釘的神圣職責,堅守崗位,不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