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可以實現高速穩定的網絡連接,是光通信最基礎、最重要的傳輸介質,是AI時代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石。隨著光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持續拓展,其應用邊界也逐漸拓寬,如今光纖力量延伸至醫療健康領域,可助推診療服務的高質量發展和美好生活的構建。
“產線24小時不停運轉”!新的光纖光纜技術正用于醫療領域
2月7日,走進武漢市光纖光纜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撲面而來的是緊張而有序的科研氛圍。實驗室內,設備高速運轉,副主任熊良明帶領科研團隊緊張調試、測算、論證,一項項數據實時更新,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專注與干勁。
“我們實驗室最大的特點,就是從產業需求出發,科研一開始就瞄準實際應用。春節期間,我們產線24小時不停運轉,科研團隊輪班上陣,全力推動技術突破。”熊良明介紹,實驗室由長飛光纖牽頭,采取“企業聯合創新”模式,科研人員與企業技術團隊并肩作戰,哪里有難題,攻關就推進到哪里,力求讓技術創新真正成為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目前,實驗室已成功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部分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例如,實驗室最新推進的傳向光纖項目,將應用于通信、醫療、傳感等多個領域,而AI大數據技術也將在智能監控、數據分析、城市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研發突破,線纜企業以光纖技術賦能醫療行業
在現代醫療技術中,光纖被用于多個重要場景:人體內窺鏡的光纖成像束、導光束,監測生命體征的光纖傳感器,以及用于醫療設備與顯示器之間圖像傳輸的光纖組件等。然而,傳像光纖作為光纖內窺鏡探頭的核心功能部件,我國一直依賴進口。
瞄準光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長飛公司潛心技術攻關,基于自身的技術優勢,完成了傳像光纖全流程、全要素的自主研發,于2024年9月推出長飛超貝OM4
Pro/Ultra系列多模光纖及像貝™傳像光纖,有力支撐了光纖內窺鏡的國產化。

此外,光纖跳線和光電收發器組件也廣泛應用于醫療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例如,在CT掃描機、MRI核磁共振設備和手術機器人等大型醫療設備中,連接線纜(包括電源線、射頻線和光纖)必須能夠隨著設備的移動自由伸縮,并保持信號傳輸的穩定可靠。為了實現這一點,設備中常使用拖鏈裝置,將各種線纜集束在一起,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為線纜提供保護。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羅森伯格設計了專門的拖鏈光纜結構,采用0.9mm緊包光纖、鋼絲鎧裝、抗拉芳綸材料以及耐磨的TPU外護套,使光纜外徑保持在5~6mm。

來源 | 上纜所傳媒
引用 | 長江日報、光電資訊、通信世界、羅森伯格互聯與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