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五道梁、可可西里、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這些地理名詞令人神往又充滿挑戰,“蘭西拉”光纜就經由這條路線,它貫穿“世界屋脊”,串起了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是第一條連通中原大地和西藏的光纜,是雪域高原融入祖國大家庭快速發展的信息天路,更是縱貫我國西北至西南的戰略性基礎設施,為我國信息通信業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1998年8月7日,國家“九五”重點工程“蘭州—西寧—拉薩”光纜干線全線開通!疤m西拉”光纜干線工程全長2754公里,跨越甘肅、青海和西藏3個省區,90%以上的線路部署在高原、戈壁、沼澤和雪山地段,其中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區就有840公里。這里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50%,部分線路被冰雪覆蓋,常年凍土地帶共467公里,被稱作“世界通信史上施工條件最艱苦的工程”。

二十世紀末,2萬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奮戰2個多月,提前25天實現全線鋪通,用一鍬一鎬創造了世界通信建造史上的奇跡。“蘭西拉”光纜促進了西部地區通信狀況的改善,還推動了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的發展,這道“長城”讓交流不再有距離、讓知識無界傳播、讓合作跨越山海。
由于光纜干線在青海境內1960公里,需要穿越人跡罕至的柴達木盆地、昆侖山、唐古拉山等地區。建成后,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環境,仍舊給"蘭西拉"光纜的維護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每年的5月至10月期間,在"蘭西拉"光纜格爾木段,總能看到維護人員檢修光纜線路的身影,他們一如既往維護這條線路的暢通和安全。
“除了日常的車輛巡護,公司一次派出5輛車11名護線員,帶上工具材料,每隔10公里下來2人,沿路檢查維修通信光纜標樁,開展‘步巡’工作!敝袊娦鸥駹柲痉止竟ぷ魅藛T介紹,線路維護工作包括更換損壞標石和宣傳牌、補栽標石、對外露光纜進行維修加固、扶正電桿、補掛鉤、緊拉線等。“蘭西拉”光纜干線標樁平均每50米—100米栽設一個,中國電信格爾木分公司所負責巡護的線路一共有7560個標樁,巡線員通常需要花一個多月時間巡檢,步行里程達到755公里。
隨著信息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巡護技術也在不斷提升,“信息天路”的維護有了科技保障,光纜巡護效率有了質的提升。近年來,中國電信格爾木分公司開始利用智慧光網平臺+光網衛士+無人機對蘭西拉光纜進行無人機巡線工作,覆蓋無人區。中國電信青海公司護線員張永星介紹,針對車巡步巡檢查比較困難的地區,使用無人機實現了從“人巡走山路”到“無人機人工操作”再到“無人機自動巡航”,大大提高了巡線效率。
如今,已運行26年的"蘭西拉"光纜,為加速雪域高原信息化進程、推動信息通信業改革發展、豐富沿途群眾的數字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 | 上纜所傳媒引用 | 澎湃新聞、人民網、中國青年網、中國通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