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作出“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的重點部署。鄉村要振興,電力要先行。近年來,線纜行業持續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推進農村現代化電力系統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更興旺、鄉村生態更宜居、鄉村生活更富裕。
上海浦東電線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在堅持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公司堅持農村優先發展政策,積極投身農村社會建設和鄉村發展振興,為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作貢獻。

此前,公司與奉賢區青村鎮李窯村進行黨建結對簽約。村企雙方力求達成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目的,以“村企共建”促進多方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在這片希望的沃土上,繪就李窯四季“豐”景。
上海浦東電線電纜與李窯村共同組建“李窯戎光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他們結合自身特長,化身“鄉村課堂教師志愿者”,教授同學們插秧技巧,弘揚志愿精神,彰顯擔當本色。

今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這是國家推進鄉村能源革命的重要舉措,旨在充分利用我國廣袤鄉村豐富的風能資源,通過分散式風電項目建設,提升農村電力供應能力,改善鄉村用能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多贏。
面對鄉村風電項目的特殊性,如地形復雜、環境多樣、輸電距離長等特點,國友線纜集團有限公司持續關注各鄉村風能資源分布、電網現狀,精準對接風電項目對電纜性能的需求。同時,國友線纜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引入先進制造工藝,提升電纜產品的技術含量與附加值,研發并提供具有高機械強度、耐候性強、傳輸損耗低、適應野外敷設條件的電纜,確保在各種復雜環境下仍能穩定、高效地輸送風電電力。

在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線纜企業不僅要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需求,更要積極參與到鄉村綠色能源生態的構建之中。國友線纜將助力打造集風電開發、電力輸送、儲能應用、能源管理于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體系,通過綠色生產、循環利用等方式提升自身環保績效,順應綠色金融發展趨勢,推動鄉村能源結構優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為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百會萬企”行動走向深入,廣東開展了一系列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動。各大線纜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共同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匯聚力量。
作為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從資金支持到物資援助,從產業引導到志愿服務,持續發揮民企擔當作為,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活動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公益的熱情,形成了守望相助的良好風尚。”番禺電纜負責人表示,公司借助自身平臺和資源,探索基層治理發展新路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和人士積極參與公益慈善、鄉村振興事業,共同為“百千萬工程”貢獻力量。“這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投身鄉村振興和公益事業的決心。”
近年來,安徽省無為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以賦能鄉村振興為出發點,以產業幫扶為落腳點,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村情實際,有效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實現群眾致富、村集體增收、企業發展多方共贏。截至目前,該市共有276家民營企業參與433個“興村”項目,“興村”154個;投資總額20.86億元,公益捐贈800多萬元。
無為市沿江的高溝、姚溝、泥汊等鄉鎮具有很好的工業基礎。高溝鎮是全國聞名的“電纜之鄉”,很多企業辦在村里,企業家也是本村人。高溝鎮的“萬企興萬村”工作定位是依托電纜產業實現以工促農,以工興農。據悉,高溝電纜企業帶來就業崗位近萬個,產業工人90%以上來自高溝本地農民,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7至8萬元,極大改善了農民就業和增收狀況。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曾以《我家鄉的產業小鎮:線纜小鎮“串”起鄉村振興新財富》為話題,報道高溝、姚溝鎮的電纜產業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的巨大貢獻。產業發展和鄉村富裕帶動了人口的回流集聚,在縣域人口普遍流失的情況下,高溝鎮實現了人口凈流入。目前,高溝鎮戶籍人口4.8萬,常住人口6萬多。
來源 | 上纜所傳媒
引用 | 奉賢文明網、國友線纜、南方日報、遠東電纜、蕪湖市工商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