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2021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的公告。其中,2021年抽查了2393家企業生產的2400批次電線電纜產品,抽查不合格率為3.3%,比2020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
導體電阻、絕緣最薄處厚度和成束阻燃性能是電線電纜產品的關鍵項目,近5年上述項目不合格批次占不合格產品總批次的比例見下圖。

近5年電線電纜關鍵項目不合格批次占比變化情況
導體電阻項目,2017年度的不合格批次占比最低為3.4%,2020年度不合格批次占比最高為16.7%。導體電阻項目不合格主要是由導體材料電阻率過高或導體截面積不夠引起的,可能因為企業低價采購不合格材料或故意偷工減料所致。
絕緣最薄處厚度項目,2018年度的不合格批次占比最低為2.6%,2019年度的不合格批次占比最高為15.4%。絕緣最薄處厚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使用劣質電纜料,導致在絕緣的擠出工藝中出現偏心現象;二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操作控制溫度,擠出機控溫過高產生偏心;三是在擠出工藝后的冷卻工藝中沒有嚴格執行工藝要求或冷卻槽長度不夠,造成絕緣擠出后冷卻不及時而偏心。
成束阻燃性能項目,2020年度的不合格批次占比最低為2.4%,2018年度的不合格批次占比最高為33.3%。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材料的阻燃性能差(如PVC電纜料的氧指數偏低)、電纜結構(如絕緣或護套的厚度、阻燃包帶等的使用、填充的密實程度等)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