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上午,由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主持建設的中德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能效與安全性”項目測試實驗室在合肥正式揭牌啟用。該實驗室將為新能源車企及相關產業鏈提供產品研發試驗和檢測認證服務,推動安徽乃至中國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的安全與能效整體水平的提升。副省長張紅文出席揭牌儀式并現場參觀考察“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能效和安全性測試實驗室”。儀式由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一級巡視員高宗宏主持,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致辭。安徽省政府、省政協相關領導以及省直相關部門、合肥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出席揭牌儀式。
安徽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在開幕致辭中對該項目合作方長期以來給予安徽市場監管工作的支持予以感謝,并對“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能效和安全性測試實驗室”項目運營在通力合作中開創政企合作、“雙招雙引”和服務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景寄予厚望。

作為政府實驗室和國內一流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安徽省質檢院始終嚴格落實省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部署,努力實現“服務政府質量監管的壓艙石、服務企業質量提升的助推器、服務社會質量誠信的守護神、服務國際質量合作的橋頭堡”的發展愿景。安徽省質檢院負責人童寧在介紹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時表示,未來安徽省質檢院將切實聚合各方優勢,充分契合國家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方向,在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技術研發、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作用,更好助力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合作四方一致認為,在中德合作不斷深化拓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能效和安全性測試實驗室”項目和測試平臺將成功地促進標準提升、能效提高和產品安全,最終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發揮突出作用。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紅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政企合作發展項目部主任石樂、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勁松、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共同揭牌;安徽省質檢院負責人童寧、中科院合肥創新院院長吳仲誠、德國TüV萊茵大中華區產品服務事業群副總裁夏波、山東省質檢院院長裴祎榮簽署了合作協議。
據悉,此次合作源自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develoPPP項目框架下的“提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能效與安全性”項目,在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BMZ)的專項資金支持下,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德國萊茵技術上海有限公司(TüV Rheinland)、安徽省質檢院(AQI)和山東省質檢院(SDQI)共四家中德合作伙伴共同實施,并最終選定在中科院合肥創新院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檢測服務平臺。該項目的落地,是安徽省質檢院探索資本化運作的一次有效嘗試。通過吸納國外資金進一步提升自身檢驗檢測能力水平,從而實現技術與能力的雙向交流,聚焦“產業鏈”,高效“搭平臺”,將貫徹“雙招雙引”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合作四方將依據德國標準創建安全和能效測試標準,為平臺搭建進行技術準備;整合安徽省質檢院EMC電磁兼容及國家公共安全電子信息產品質檢中心相關技術能力,攜手制定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測試的全面而完整的培訓計劃,為相關企業和人員組織培訓;根據新標準為新能源汽車的高壓零部件建立全面的測試平臺并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及其產業鏈提供服務,以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NEV)高壓零部件的能效和安全,最終為產業升級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發揮巨大作用。
新能源汽車行業屬于中國政府支持的重點發展領域。近年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然而新技術往往伴隨著新的技術問題,首先應當聚焦新能源汽車中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高壓零部件安全和性能問題。由于目前中國還沒有統一的新能源高壓零部件標準,因此市場上安裝在電動汽車中的高壓零部件質量參差不齊,給生產安全和產品安全帶來隱患。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安徽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和推進的十大新興產業之一,我省已形成以江淮、蔚來、大眾、長安、奇瑞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國軒高科、華霆動力等代表的汽車動力電池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產業鏈條日趨完備,對檢驗檢測技術配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該實驗室的建設填補了中國創建新能源汽車高壓零部件的安全測試標準并搭建測試平臺的空白,在標準化和技術研發方面均具有高度的創新性。這也是安徽市場監管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度對接安徽地方高新產業發展、落實加強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政策的成功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