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報告內容顯示,非洲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其太陽能、風能和水能儲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40%、32%和12%,顯示出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潛力。為了加速發展,非洲多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參與到非洲的綠色發展進程中,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非洲多國定下高比例發展目標
非洲地區光伏產業正加速發展。南非、摩洛哥、埃及等國在光伏建設項目上保持領先地位。同時,越來越多的地區國家如佛得角、博茨瓦納、厄立特里亞等都在加大光伏產業投資,開始建設和運營大型光伏項目。
突尼斯已將發展可再生能源定為國家戰略,該國定下目標是在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提升至24%,而這一大膽的設想,對于突尼斯來說困難重重。因為2022年突尼斯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甚至不足3%。
為實現24%占比的新能源發展目標,突尼斯計劃在2023至2025年間建設8座太陽能光伏電站和8座風力發電站,總裝機容量分別為800兆瓦和600兆瓦。這些項目一旦開工建設,預計將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
埃及政府已批準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總裝機量已超過12吉瓦。埃及政府宣布,將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資源,推動更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落地。
摩洛哥計劃在未來8年內將可再生能源在總體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從目前的40%提升至52%。
納米比亞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7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肯尼亞則將風電、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定為發展重點。
尼日爾計劃到2030年實現3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并將電力裝機容量提升5倍至2000兆瓦。
非洲可再生能源有1.2太瓦的市場前景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在近期報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和水能是滿足非洲大陸迅速增長的電力需求的理想選擇。鑒于此,世界銀行對非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并已決定在西非和中非地區投資3.11億美元,以推動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實施。
在2023年阿布扎比可持續發展周活動中,與會代表共同發布了非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倡議。該倡議認為,非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據預測,到2050年,非洲的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將增長至650吉瓦。這一轉型預計將釋放1.2太瓦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創造1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并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約6.4%。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非洲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在2023至2025年增長600億千瓦時以上,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從2021年的24%增至2025年的30%。
由此可見,近年來非洲經濟快速發展,面臨能源轉型的現實訴求,這也為非洲大陸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國與非洲合作將不斷加深
雖然非洲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前景方面非常出色,但非洲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仍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技術人員不足等。為應對這些挑戰,中國近年來在水電、光伏、風電、儲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與非洲國家加強了合作,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據報道,中國已在非洲實施數百個清潔能源發電和電網項目,許多已成為當地發展清潔能源的標志性項目,包括南非德阿風電站、肯尼亞加里薩光伏電站、盧旺達那巴龍格河二號水電站等。同時,中國企業積極為非洲區域組織、政府和企業提供咨詢服務,開展能源電力、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研究,培養相關領域人才,增強非洲國家清潔能源發展的基礎能力。
中國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建設的肯尼亞加里薩光伏發電站,裝機容量達50兆瓦,是迄今東非地區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在埃塞俄比亞,從高原地帶的阿達馬風電場,到沙漠地區的阿伊薩風電站,清潔能源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為該國提供可再生能源。
2024年以來,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埃及蘇伊士灣500兆瓦風電項目首臺機組吊裝工作完成,標志著項目實現了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建設節點,向并網發電目標邁進關鍵一步。
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參與融資、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承建的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項目最后一臺機組成功發電并網。機組全部并網發電后,烏干達電力裝機總量將由1278兆瓦提升至1878兆瓦,在原基礎上提升近50%,持續為烏干達提供“綠色能源”。
綜上所述,加強非中可再生能源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增強非洲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能幫助彌補非洲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短板。對于這種雙贏的局面,中國和非洲諸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還會不斷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