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塊非常非常大的GPU!”近日,在英偉達GTC大會上,CEO黃仁勛發布最新一代AI芯片架構Blackwell。在這場備受業界期待的大會上,首款采用銅纜連接的Blackwell芯片GB200成為全場焦點,并立即牽動起市場的神經。

英偉達推出的GB200 NVL72服務器內部采用近2英里長的電纜,共計5000條獨立銅纜。單服務器機架可包含72顆GPU,提供720PFLOPs訓練性能+1440PFLOPs推理性能,其服務器內部使用的連接技術NVSwitch可以將多個GPU和CPU直接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高性能計算系統。其中GPU與NVSwitch采取的銅互聯形式(高速背板連接器),以其更快速率和更低價格,整體有望帶動高速連接器需求提升。
一夜之間,英偉達GTC大會帶火了高速連接器概念。次日早盤,銅纜高速連接概念股逆市走強,A+H兩地掛牌上市企業長飛光纖(601869)股價應聲走高。
業界關注到,長飛光纖子公司博創科技(300548)的10G PON OLT光模塊國內出貨量領先,其開發的25G LR硅光模塊和50G PAM4光模塊已實現規模銷售,并向多家國內外客戶批量提供25G至400G速率的中短距光模塊、有源光纜和高速銅纜等產品。博創科技還在沙特通信展上發布了應用于數據中心互聯的800G高速有源銅纜產品。
以銅纜為首的高速連接器概念持續發酵,相關概念股大幅走強。新亞電子(605277)、得潤電子(002055)、勝藍股份(300843)、沃爾核材(002130)、華豐科技(688629)、兆龍互連(300913)、鼎通科技(688668)、浩豐科技(300419)等先后漲停,金信諾(300252)、亦東電子(301123)、意華股份(002897)、博威合金(601137)、博創科技等跟漲,紛紛大幅沖高。對此,新亞電子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告稱,近期關注到公司被媒體列入銅纜高速連接器概念股,經自查,公司不生產包括高速連接器在內的連接器產品,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制造和銷售消費電子及工業控制線材、汽車線纜、通信線纜和數據線材、新能源系列線纜及組件等。中天科技(600522)、立訊精密(002475)、航錦科技(000818)、楚江新材(002171)、天瑪智控(688570)、華脈科技(603042)、兆龍互連、勝藍股份、博創科技、金信諾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先后公開回應銅纜相關業務情況。立訊精密是機構關注度最高的連接器概念股,合計有25家機構對其評級。銅連接一直是立訊精密業務的核心產品,目前公司已基于自主研發的Optamax™散裝電纜技術,開發了112G PAM4無源銅纜(DAC)等技術,實現了在銅物理特性方面的突破。立訊精密表示,目前公司已能將銅纜的應用長度進一步延長到5米,滿足數據中心柜內及柜間的銅纜應用拓展需求,而這正是當下在短距(小于5米)傳輸中替代光模塊最具性價比的方案。勝藍股份表示,公司在研發、生產銅纜高速連接器產品。兆龍互連表示,公司已研發出800Gb/s高速電纜組件,但仍處于小批量試樣階段,尚未量產,從試樣到量產在技術工藝方面需要一定時間,可能存在量產工藝不成熟的風險。金信諾表示,其布局的應用于數據中心領域的高速業務已獲國內主流服務器廠商供應商資質并實現穩定交付,去年內還獲得了一家海外廠商的供應商資質。高速銅纜組件雖然性價比高,但目前仍難實現長距離高速傳輸。據測算,上述英偉達GB200每根NVLink銅纜長度約0.64米。該人士進一步表示,“英偉達這個方案每根銅纜的長度不超過一米,這個長度的銅纜傳輸技術目前已經較為成熟。”銅纜的可行性得到確認,是否意味著“光退銅進”?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實這一趨勢早已開始,去年英偉達發布的GH200第一層也使用了銅,但光模塊仍是必不可少的。前述AI公司負責人亦表示,光模塊被取代暫時不太可能,完全銅纜化需要很長時間。目前已經有數據中心部分使用銅纜傳輸,但服務器用的都是光模塊接口,因此銅纜的兩端也需要適配光模塊。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300308)證券部人士表示,“光模塊被取代屬于網上的傳聞。”天孚通信(300394)方面亦稱,光模塊和銅纜的使用情況取決于客戶的技術方案,現在主流技術還是光模塊。總而言之,數據中心建設將拉動高速傳輸電纜及其連接產品需求。華金證券表示,根據LightCounting(LC)發布的報告,在服務器連接以及解耦合式交換機和路由器中用作互連的高速銅纜,銷售量正不斷增長。預計從2023年到2027年高速銅纜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到2027年,高速銅纜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2000萬條。英偉達GTC大會不僅使銅纜高速連接器概念走紅,也為銅帶來了巨大利好效應。實際上,近期滬銅、國際銅主力合約均創下開年新高。3月19日盤中,滬銅主力合約達到73900元/噸,為近兩年來新高。開年以來,滬銅價格處于震蕩上行的態勢。國際銅主力合約也在19日下午盤中創下65920元/噸的開年新高。滬銅和國際銅主力合約近期漲幅甚至跑贏黃金,相關銅企股價也受到提振。業界認為,全球銅需求量或將激增。業內人士也表示,冶煉端減產共識、海外“軟著陸”預期、銅礦供給收緊是期銅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后期銅價或面臨高位調整。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市場上,隨著設備以舊換新啟動,國內汽車、電子、家電、新能源等領域釋放一部分需求,對銅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加上國內銅冶煉龍頭企業已達成嚴控產能擴張的共識,業內人士表示,銅將是2024年確定性較大的有色金屬之一。來源 | 上纜所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