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強國戰略指引下,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正在加快。近日落下帷幕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284.4萬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寬帶和5G網絡。
今年是5G商用牌照落地第四年。四年間,中國5G基站數量迅速增多,新應用、新場景、新業態持續涌現。5G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規模的投資,不斷拓寬行業應用場景、拉動相關行業市場需求和推動技術創新突破。
網絡建設方面,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總數達284.4萬個,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和縣城城區;建成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1.6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6.5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38.1%。融合應用方面,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60個,應用案例數累計超5萬個。技術創新方面,打造了較為完備的5G系統、芯片、終端、儀表等產業鏈條,大上行帶寬、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能力不斷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垂直行業、信息消費、社會民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形成重點領域創新應用示范標桿。
5G賦能千行百業,專家預測,2020年~2025年,我國5G商用將帶來10.6萬億元的經濟總產出。5G投資額將達到9000億到15000億元,直接創造300萬個就業崗位。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述,“新基建的內核是指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從5G產業鏈來看,主要涉及基站、光纖光纜、光模塊、光芯片、光通信設備等,隨著5G技術的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光電線纜及器件各板塊的發展。光纖預制棒是光纖光纜的上游產品,也是光纖光纜產業的技術核心。受技術壁壘的限制,發達國家一直限制先進的預制棒制造技術向中國的轉讓。目前,我國從事光纖預制棒的幾家頭部企業產能均已達上千噸,綠色環保、低成本開發適應拉制各種特種光纖的預制棒已成為趨勢。
光纖不受電磁干擾影響,可提供安全可靠的長距離、高帶寬數據傳輸。目前,越來越多的通信場景落地,有望催生能夠滿足各種應用場景的特殊光纖的需求,如可波分復用的多模光纖、少模光纖、耐微彎性能的多模和單模光纖、多芯光纖、超低損耗光纖、傳能光纖及各種特種光纖。此外,塑料光纖因柔韌性好,布線方便、連接容易,能在FTTH最末100米家庭綜合布線中發揮獨特作用,與常規石英光纖互補,將有助于運營商打造端到端的全光網絡,實現家庭環境的“三網融合”。
在5G網絡規劃與設計中,密集組網是重要一環。對此,光電混合纜、全干式光纜、環保光纜、防生物傷害光纜、新能源光纜、臍帶光纜、船載與艦載光纜的研發以及光纜的細徑化研究等都值得做出嘗試。
在5G技術的加持下,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得到大大提升,高頻低損、微細同軸等高端電纜產品將保持適度的需求,能夠滿足5G高頻段的漏泄同軸電纜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之下,5G信號覆蓋工程此起彼伏。緊抓市場機遇,可以加快研發能提高滿足鐵路ZPW-2000信號系統要求的產品,耐-60℃嚴寒的電纜產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可安全可靠應用的產品等。
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高溫安裝線纜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可達到20%,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第一,國內航空航天用電線電纜產品使用的銅合金導體國產化;第二,交聯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材料、高性能聚酰亞胺(PI)薄膜的研發和產業化;第三,國產光滑型繞包導線用PTFE生料帶激光對比度還達不到62%,需要進一步突破。
綜合布線數據電纜發展到8.1和8.2類之后,主要創新趨向是應用拓展,如5G通信用分布式微基站、智慧燈桿、車聯網、物聯網等智能布線。對于物聯網下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以及智能監控等物聯網終端設備的數據與能量傳輸,數據電纜將是最主要的解決方案。
另外,萬兆以太網將逐步取代千兆以太網成為市場主流的發展趨勢,使用范圍將擴展到以往同軸電纜或光纜占領的高數據傳輸頻率應用的場合。
目前,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傳統電子線占比呈下降趨勢,光電復合纜需求有望增加。對此,可以加大基礎材料(如合金銅、硅膠、氟塑料、HDPE等)的技術攻關,加速其國產化進程。
在新基建中,5G與數據中心建設為重中之重,而相關的網絡建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中大量使用光器件產品,將有力地驅動光器件產業的持續發展。工信部在《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 2018-2022》中明確提出,確保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突破20%,顯示出電子器件的發展態勢。
每一代移動通信的商用之際都是新一代移動通信研發之時。專家指出,發牌四年來,我國5G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關鍵期,5G商用進入良性循環,與此同時,5G的持續創新和演進也為6G愿景和技術方向夯實了基礎。
《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提出了目前業界廣泛關注的6G十大潛在關鍵技術方向,包括內生智能的新空口和新型網絡架構,增強型無線空口技術、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新型頻譜使用技術、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等新型無線技術,分布式網絡架構、算力感知網絡、確定性網絡、星地一體融合組網、網絡內生安全等新型網絡技術。面向2030年及未來,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美好愿景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