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各地已經把扶持、培育、招引“專精特新”企業,助力企業駛入“專精特新”快車道作為當下工作的重點內容。
近期,天眼查發布《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地域分布與產業結構、投融資情況等進行梳理解析,為各地加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催發城市生長力提供參考。
一、經濟大省是“小巨人”誕生沃土
《報告》顯示,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注冊地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多集中于華東地區。其中,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產業基礎更好的經濟大省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的主要省份。
從之前評審公示名單來看,浙江。ê瑢幉ㄊ101家)有603家公司上榜,穩居榜首,廣東。ê钲谑276家)以448家企業位居第二,江蘇省425家位列第三。山東。ê鄭u市54家)和北京市緊隨其后,分別以402家和334家位列第四和第五名。綜合來看,排名前五的省市所擁有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的一半以上。
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情況

從行業分布來看,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占比達65%。其次是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占比14%。研究和試驗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位列其后,分別占比9%和4%。
在科技創新與技術含量的硬科技時代背景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多傾向于制造業和高科技領域發展。
二、投資機構青睞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共有1862家發生5257起融資事件,發生過融資的企業數量占比約43%。
從融資類型看,定向增發最多,一共發生1110起。另外,天使輪發生314起,A輪790起,B輪412起,戰略融資485起,IPO上市234起。
全國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事件區域分布

從融資企業數量來看,浙江省最多,共有246家,北京市234家排名第二,廣東省以232家位列第三。江蘇。227家)、上海市(142家)、湖北。113家)、山東省(104家)緊隨其后。從融資活躍度來看,北京(70.06%)和上海(57.9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活躍度明顯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融資次數在10起以上的企業一共有19家,僅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領域的企業就有8家,占比超過4成,由此可見,投資機構更加關注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業。
三、專利信息是企業成功秘籍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這些能在細分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背后成功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秘密武器——“專利信息”。
《報告》顯示,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性強,研發投入高,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10.4%,平均擁有I類知識產權16項、發明專利14項。而此前我們發布的《解碼“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成長秘籍》文章中也顯示,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與GDP呈現正相關態勢,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區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專利數量大于600項的比例更高。
為更好地助力培育和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報告》還結合“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優秀地區的成功經驗,從營商環境、生態構建等方面提出建議:
進一步發揮經濟大省頂梁柱的作用,帶頭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梯度培育體系。
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發投入、市場投資和數字化轉型。
加大金融機構和產業資本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支持,鼓勵推進更多符合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目前,國家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引領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推進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強鏈、補鏈、穩鏈上發揮作用,最終發展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