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2022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計劃》,抽查計劃共包括119種產品,其中,結合部分產品、區域的突出質量問題,對電線電纜、水泥、玩具、電動自行車電池及充電器等15種產品開展全國聯動抽查。
2022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將堅持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生產與流通、線上與線下融合監管,突出民生消費產品和特殊人群用品,聚焦安全指標和關鍵性能指標,堅守質量安全底線,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提供堅實質量保障。今年的抽查在即,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去年的線纜產品抽查情況,作為今年的對照。
去年線纜產品抽查情況怎么樣?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由上海國纜檢測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線電纜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牽頭組織,聯合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國家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東)、山東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蘇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分別作為抽樣機構和檢驗機構共同承擔了2021年生產領域電線電纜產品國家監督抽查任務。
據悉,2021年生產領域電線電纜產品抽查工作主要圍繞生產企業待銷產品中電線電纜整體質量狀況以及標準執行情況開展。抽查產品包括:塑料絕緣控制電纜、擠包絕緣低壓電力電纜(交聯聚乙烯、聚氯乙烯絕緣)、擠包絕緣中壓電力電纜(交聯聚乙烯絕緣)、架空絕緣電纜(交聯聚乙烯絕緣)、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線電纜、阻燃聚氯乙烯絕緣電纜。抽查檢驗工作實施周期為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抽查共涉及30個省(區、市)2399家企業生產的2407批次電線電纜產品,其中6批次涉嫌無CCC證書生產,1批次涉嫌無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檢驗的2400批次產品中,發現78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3.3%,較上次下降1.7%。對廣東、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浙江7個電線電纜產業集聚區的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分別為5.9%、3.7%、1.9%、6.5%、6.2%、3.6%和0.8%。
2021年生產領域電線電纜產品抽查工作重點對影響電線電纜質量安全的24個指標進行了檢驗,包括絕緣平均厚度、絕緣最薄處厚度、護套平均厚度、護套最薄處厚度、絕緣偏心度、導體電阻、絕緣老化前抗張強度、絕緣老化前斷裂伸長率、絕緣老化后抗張強度、絕緣老化前后抗張強度變化率、絕緣老化后斷裂伸長率、絕緣老化前后斷裂伸長率變化率、絕緣熱收縮、絕緣熱延伸、護套老化前抗張強度、護套老化前斷裂伸長率、護套老化后抗張強度、護套老化前后抗張強度變化率、護套老化后斷裂伸長率、護套老化前后斷裂伸長率變化率、護套熱失重試驗、曲撓試驗、單根垂直燃燒試驗、成束阻燃性能等。
被抽查的產品經檢驗,共有19個指標不合格,其中成束阻燃性能、絕緣熱收縮和絕緣熱延伸等不合格率較高,分別為28.9%、1.8%和1.7%。出現不合格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有的企業生產中采購使用劣質或回收的原材料;二是生產工藝不當,有的企業擠塑、交聯工藝控制不符合規定;三是結構設計不合理,有的企業阻燃電纜產品缺少阻燃包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