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電線電纜、危險化學品包裝物(鋼桶)、危險化學品包裝物(金屬桶、罐)、危險化學品包裝物(氣霧劑包裝)等4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電線電纜方面,抽查2400批次 78批次不合格,其中安徽6批次不合格。
共涉及30個省(區、市)2399家企業生產的2407批次電線電纜產品,其中6批次涉嫌無CCC證書生產,1批次涉嫌無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已移送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檢驗的2400批次產品中,發現78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3.3%,較上次下降1.7%。
本次抽查重點對影響電線電纜質量安全的24個指標進行了檢驗,包括絕緣平均厚度、絕緣最薄處厚度、護套平均厚度、護套最薄處厚度、絕緣偏心度、導體電阻、絕緣老化前抗張強度、絕緣老化前斷裂伸長率、絕緣老化后抗張強度、絕緣老化前后抗張強度變化率、絕緣老化后斷裂伸長率、絕緣老化前后斷裂伸長率變化率、絕緣熱收縮、絕緣熱延伸、護套老化前抗張強度、護套老化前斷裂伸長率、護套老化后抗張強度、護套老化前后抗張強度變化率、護套老化后斷裂伸長率、護套老化前后斷裂伸長率變化率、護套熱失重試驗、曲撓試驗、單根垂直燃燒試驗、成束阻燃性能等。





經檢驗,共有19個指標出現不合格,其中成束阻燃性能、絕緣熱收縮和絕緣熱延伸等不合格率較高,分別為28.9%,1.8%和1.7%。
出現這些不合格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有的企業生產中采購使用劣質或回收的原材料;二是生產工藝不當,有的企業擠塑、交聯工藝控制不符合規定;三是結構設計不合理,有的企業阻燃電纜產品缺少阻燃包帶。
本次抽查,市場監管總局對廣東、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浙江7個電線電纜產業集聚區的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抽查,不合格產品發現率分別為5.9%、3.7%、1.9%、6.5%、6.2%、3.6%和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