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汽車到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發電的所有領域,銅均是不可或缺的最關鍵的原材料。隨著各國轉向可再生能源計劃,銅需求將激增,而銅供應卻遭到嚴峻挑戰,供應短缺并不在于銅本身,而在于礦業項目。
5月24日,外媒報道,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近40%的銅產量將面臨停產風險。目前,智利國會正在審議冰川保護法案,而智利國家銅業公司Codelco三座主要礦山Andina、El Teniente和Salvador都是冰川保護法案的限制對象。這三座礦山的銅產量加起來占據了Codelco總產量的近40%。

礦業一直處于非常保守的環境中。2010年初,采礦業對銅礦項目進行了大量投資,結果銅價很快就崩潰了,任何大舉投資新項目的生產商都受到了懲罰。這也造成了即使現在創紀錄的銅價水平,銅礦項目投資也未見大規模上漲。
目前銅項目的數量非常有限,在過去12-18個月里,沒有看到一個新的大型銅項目投產。現在的項目質量與10年前相比“非常差”,成本較高,銅價需要進一步上漲,才會有投資更多項目的動力。
同時,必和必拓旗下位于智利的全球最大銅礦Escondid以及另一處銅礦Spence的工會都已經拒絕了公司所提的最新薪資合約,罷工威脅正持續升高。海外疫情時有反復,全球銅供應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在近日,高盛(Goldman Sachs)發布了一份報告,宣稱銅是“新的石油”,并預測,隨著世界轉向清潔能源,銅的價格到2025年可能達到1.5萬美元。

疫情爆發前,某機構預計2020-2023年可能投產的 10 萬噸級以上的大礦增加產能約 190 萬噸/年,整體礦山擴產很可能超過 200 萬噸。但疫情爆發,眾多項目不得不推遲。

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宣布本應在 2020 年底投產的MineJusta 項目將“推遲數月”,投產時間延后至 2021 年;必和必拓也宣布由于新冠疫情,工作人員減少,旗下位于智利的 Spence 銅礦擴產項目暫定推遲至 2021 年;泰克資源宣布重啟 Quebrada Blanca 二期項目,但投產時間從2021 年下半年推遲至2022 年;Cetninela、Michiquillay 礦工罷工風波未決,擴產計劃預期各推遲一年。
Kamoa-KaKula銅礦相對順利,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公司預計將于2021年三季度正式投產,一期設計產能年處理礦石量600萬噸,年產量超過30萬噸銅,早期處理平均品位6%以上。

巨龍銅業旗下驅龍銅礦為中國最大銅礦,按照規劃,驅龍銅礦區一期計劃2021年年底建成投產,建成后年產銅16.5萬噸,產鉬0.62萬噸,二期于一期投產后第7-8年開始按30萬噸/天建設,建成后年產銅26.3萬噸,產鉬1.3萬噸。
除此之外,紫金礦業塞爾維亞Timok銅金礦上部礦帶為地下開采,設計生產規模年處理量330萬噸,基建期2.5年,總服務年限13年,計劃2021年6月底建成投產,達產后年產銅金屬約7.96萬噸,金金屬約2噸。
總體上,疫情導致全球銅礦供給量大幅低于預期,項目擴產受阻,銅礦供應連遭“打擊”,未來銅礦有望成為最“耀眼”的礦產。 (礦業匯,有增刪)
銅信寶觀點:2021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反彈,中國經濟增長引領世界,銅實體需求大增,而銅實體供應增長有限,各類社會庫存和廢銅供應有限,在美元泛濫導致全球投資與投機資金必重倉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以及中美金融戰的大勢下,銅博士必將成為大宗商品中最閃亮的價格增長明星和金融戰重點商品,銅有望在2021年突破10萬元人民幣/噸以上(具體數字根據國際資本和中國國家資本的博弈態勢),突破后或有大幅回調,在6萬-8萬區間震蕩為主或是大概率(金融戰拉鋸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