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指導性文件,首次全面部署供應鏈創新發展,積極推進重點產業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作為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線纜行業也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務院首次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出臺指導性文件。《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配套產業之一,線纜行業迎來重大機遇。和眾多傳統制造業領域一樣,線纜產業存在自己的供應鏈“短板”,企業供應鏈普遍面臨流通成本高、質量不穩定、交貨不及時、管理效率不高等痛點。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意見》出臺之前,嘗試應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來解決行業痛點的線纜產業供應鏈平臺就已應運而生。作為該領域最早的拓荒者之一,中國領先的線纜產業大數據平臺纜360 CEO胡德良對此有深刻體會。
在他看來,《意見》的出臺,無論對整個線纜行業,還是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產業互聯網來說,都是不折不扣的重大利好。我們應該認真研究、落實《意見》的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和同行們一起努力,推動線纜產業供應鏈創新發展。
大手筆:智慧供應鏈體系建設成國家戰略任務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供應鏈降本增效、協同整合、開放共贏的功能特征與組織模式,使其應用范圍從企業、產業之間,延伸到地區、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供應鏈成為企業、國家最重要的競爭力。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紛紛從戰略層面推進供應鏈體系建設。2012年,美國發布了《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把供應鏈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此次《意見》的出臺,也有著明確的戰略立意。其中指出,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有利于推動集成創新和協同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降本增效和供需匹配,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地,是引領全球化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凸顯出供應鏈重大戰略意義。
《意見》提出,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打造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今天的競爭已經不單純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智慧供應鏈體系建設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戰略任務。”在胡德良看來,加快構建和優化中國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供應鏈,既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產業機遇。
迎接“供應鏈+”時代,線纜產業不能缺席
《意見》立足振興實體經濟,對供應鏈創新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向全社會發出一個明確而強烈的信號:中國產業發展將進入“供應鏈+”的新階段。
《意見》明確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計劃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其針對農業、工業、流通業三大實體產業,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供應鏈金融、綠色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三大領域,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構建農業供應鏈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和科學化水平。
二、推進供應鏈協同制造,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制造供應鏈可視化和智能化。
三、應用供應鏈理念與技術,推進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提升供應鏈服務水平,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
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
五、大力倡導綠色制造,積極推行綠色流通,建立逆向物流體系,打造全過程、全鏈條、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發展體系。
六、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提高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參與全球供應鏈規則制定,努力構建全球供應鏈。
胡德良表示,“供應鏈+”時代到來,線纜產業不能錯失良機。電線電纜行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大的配套行業之一,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作為機械行業中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產業,應該抓住政策機遇,努力打造出自己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從實際來看,我國線纜企業的傳統管理與運作模式大多是自成一體、較為封閉,不太注重開放式的供應鏈管理和外部協同,制造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缺乏長期合作戰略伙伴關系,相互之間缺乏信任和共同獲利的價值鏈,難以有效滿足顧客在成本、質量、交貨時間、體驗等方面的要求,也難以形成靈敏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聚和互動格局。
在他看來,這種狀況不適應中國當前正在發生的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發展方式深刻轉變和國際化加快推進的內在要求。線纜行業要分享“供應鏈+”經濟紅利,必須找到切合產業實際、多方合作共贏的供應鏈發展路徑。
行業企業與產業平臺合力,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
《意見》明確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用大數據引導生產端優化配置生產資源,推動供應鏈協同制造,推動物通與生產深度融合,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快建設我國重點產業的供應鏈,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對線纜行業來說,要加快推進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實現與上下游企業、終端用戶共贏為目標,有效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業,實現企業間的無縫對接,提升整個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同時,要重視通過大數據和產業互聯網服務促進供應鏈持續變革。
據了解,目前,我國線纜行業已出現代表性的供應鏈服務平臺。以當前領先的線纜產業大數據平臺纜360為例,其通過互聯網技術及模式創新,為線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行業資源對接、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幫助客戶解決管理效率低、資金周轉難、綜合成本高等問題,通過大數據技術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第三方產業平臺與行業企業的合力,對于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快速提升產業供應鏈發展水平,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最后,要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雖然從規模上來看,我國在2011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線纜制造國,但我們在全球競爭中依然處于弱勢地位。這和我們在全球供應鏈中競爭力不強,整體處于價值鏈低端有關。因此,正如《意見》中提到的,要加強與主要貿易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與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努力構建全球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