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
一直以來,金融支持在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足夠,若在金融方面能對其加大實質性支持,其發展業務就會有更多的資金,也會有更大的信心。”海南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廖群向記者表示。
此次《通知》在明確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時,提出“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并提到“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這是當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分析,從A股市場的數據來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市場主體力量,上市非金融企業數量達3368家。相比之下,銀行貸款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截至2023年9月末,5182家非金融業A股上市公司累計貸款規模17.95萬億元,而民營上市企業貸款規模僅有4.39萬億元,占上市企業貸款比重為24.45%。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要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銀行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保持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通知》明確“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也意味著,在對接民營企業續貸需求的同時,銀行應積極破解“首貸難”問題,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信用貸款比例,提高金融服務的有效性和精準度。
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
此前,一些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被形容為“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其中,“融資的高山”一直備受關注。
“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和創新經濟的支持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宏觀杠桿率偏高。”董希淼表示,因此,應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在民營企業融資中的比重,下大力氣深化債券市場建設、推動資本市場改革。
此次《通知》,34次提及“融資”,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精準施策。
在直接融資上,《通知》就“深化債券市場體系建設 暢通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渠道”和“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 擴大優質民營企業股權融資規模”兩方面,提出了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加大對民營企業債券投資力度、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等一攬子措施。
截至9月末,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已累計為140家民營企業發行的2426億元債券提供了增信支持。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發行的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累計規模超過5000億元,發行主體多為地方國企和央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亦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章俊認為,就當前階段而言,民營企業發債成本也遠高于國央企,信用利差超過100BP,融資效率有待提升。總體來看,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高收益債券市場體量、估值定價效率和機構配置力度等領域均有待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