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和優秀民營企業表彰暨推進“十四五”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會上,100家企業被授予“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稱號,蕪湖共有11家企業獲此殊榮,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均榜上有名。
一、面對新形勢 迎接新挑戰
無為電線電纜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在電線電纜產業鼎盛階段,貢獻了無為2/3的生產總值和1/2的財力,讓昔日江邊的小漁村,一躍崛起成為安徽省經濟第一強鎮,并直接帶動無為縣域經濟整體進入安徽省第一方陣,也因此連續榮獲國家火炬計劃無為特種電纜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等4項國字號招牌。
近年來,中國的制造業正在經歷轉型,電線電纜產業也經歷著陣痛。2014年以來,無為電線電纜及配套業規上企業稅金出現“四連跌”,這讓包括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在內的一眾電線電纜制造企業意識到企業發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電纜企業屬于資金密集型企業,主要的資金還是在銅材上面。如果想拿訂單、想周轉的話,必須要有一部分自有資金和銀行資金的支持,這樣才能做大做強。”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紅寶告訴記者,當時受融資渠道單一、企業間互保聯保等因素的影響,隨著銀行機構信貸收緊,打擊了不少電纜制造企業的積極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業的恐慌情緒。
二、激發新動能 重塑新優勢
“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當站在轉型十字路口時,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等無為電線電纜制造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利用兼并重組、上市融資、引進戰略投資者、軍民融合“四條路徑”,變“同質發展”為“錯位發展”,走上產業轉型新長征路。
“我們非常重視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工作,多次與合肥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上海電纜研究所等多個高校團隊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張紅寶介紹,目前該公司重點開發的鐵路機車車輛電纜用絕緣和護套材料以及特種耐高溫高分子材料,已在軌道交通等特種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同樣將目光投向了新領域、新市場的還有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堅持技術創新的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核電、軍工、高鐵等領域積極拓展市場份額、創新優化產品服務,實現了“彎道超車”。“新亞特集團堅持依靠科技創新助力企業發展,建立了省級研發中心、電纜工程研究院,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和科研人才隊伍。”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標介紹,以此為載體,該企業瞄準國際市場技術發展趨勢,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研發出一批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市場前景好的電纜產品,其中軍用微波穩相電纜、30KV高速列車主電源電纜填補國內空白,可替代進口,艦用消磁電纜、K1類核電站電纜、K3類核電站電纜填補省內空白,已獲授權專利130余項,主持、參與起草、編制國家和行業標準10余項,取得20項省部級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
與此同時,無為市政府進一步加大電纜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投入,成立了上海電纜研究所-安徽特種電纜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工作站、合肥工業大學無為技術轉移中心等公共創新平臺。2019年6月份成立了安徽省軍民融合特種電纜產業創新聯盟,無為市內28家企業、市外11家加入聯盟。同年10月份組建成立了安徽省電纜產業協同創新聯合體,通過科技創新主體隊伍不斷壯大助推企業轉型升級。“我們建立了國家級電線電纜檢測中心,先后引進了武漢理工大學姜德生、青島科技大學雷清泉等3名‘兩院院士’參與我市電線電纜產業科研創新工作。”無為市經信局電纜產業辦主任王大飛介紹,截至2020年底,無為市共有49家電線電纜企業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兩家,“十三五”期間獲得省科技進步獎9項。
三、謀劃新篇章 再啟新征程
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永不懈怠、勇爭一流,正是這種“走在前列”的斗志與勇氣,無為電線電纜產業再次迎來了春天。截至目前,無為市電纜企業共有發明專利227項。“十三五”期間,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的耐極端工況高速列車線纜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等項目先后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安徽國電電纜集團等6家企業共承擔實施省級科技重大專項、省重點研發計劃7個,累計獲得支持資金1124萬元。在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和優秀民營企業表彰暨推進“十四五”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還被授予“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稱號。“榮譽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何俊華表示,未來,企業將繼續踐行社會責任,謀求可持續發展。張紅寶則表示,企業將進一步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深挖內部潛力,實現降本增效。
要在迎接挑戰、化危為機中闖出新路,在育新機開新局中勇立潮頭,就必須做到站高一步觀全局,看遠一步把方向,想深一步謀發展。近年來,以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新亞特電纜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無為市電纜企業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兩化融合”走向深入,但同時,企業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發展尚有融資信貸不暢、創新體系不完善、人才引進培育不足等問題。王大飛表示,下一步將在加強規劃政策引領作用、化解行業金融風險、完善創新體系、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強化人才培育、培育做強龍頭企業、提升產品層次結構等方面加大投入,力爭到2025年,打造電線電纜500億產業集群。“我們將進一步在加大政策引導、優化服務環境上下功夫,通過對企業的錯位發展、優勢發展給予扶持引導,搭建企業用工、融資、產學研合作的平臺等,讓企業發展沒有后顧之憂。”王大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