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海油渤海油田墾利10-2油田預計將全面見產,這一“定海神針”級項目對海上油氣田穩產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更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國產化突破——其CEPC平臺組塊的管道防凍保溫系統,大規模應用安徽環瑞電熱器材有限公司的自限溫電伴熱帶,成功替代進口產品!

圖片來源中國海油視頻號截圖
墾利10-2 CEPC平臺是中國海油在渤海灣墾利10-2油田群的核心處理與壓縮平臺,主要用于原油處理、天然氣壓縮、生產水處理及外輸等作業。該平臺是油田群開發的樞紐,實現了油氣采集、輸送、處理和增壓功能。
墾利10-2CEPC平臺的環瑞電伴熱解決方案
墾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平均水深15.7米,冬季低溫環境下,原油、柴油、海水等管道極易因結冰或凝固導致設備停擺。傳統進口電伴熱系統雖能解決防凍問題,但成本高昂且供貨周期長。安徽環瑞的電伴熱技術在此背景下脫穎而出,解決了墾利10-2 CEPC平臺伴熱難題。

圖片來源中國海油視頻號截圖
安徽環瑞為該平臺電伴熱系統提供了產品及設計方案,涉及了2萬余米管道,150余臺各類設備,覆蓋了原油工藝管道、天然氣處理系統、儀表與控制系統、消防與安全系統、生產水排放管道、甲板排水系統等20多個系統,共計使用自限溫電伴熱帶10萬余米,解決了管道或設備因低溫結冰、介質凝固或粘度升高造成的凍堵問題,保障了生產的安全穩定運行,實現了電伴熱進口品牌替代。
國產替代的里程碑意義
環瑞電伴熱在墾利油田的應用,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標志著我國高端工業裝備領域實現了從“依賴進口”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打破歐美壟斷,降低能源安全風險:過去,海洋工程電伴熱系統長期被歐美品牌壟斷。環瑞電伴熱憑借過硬的企業實力,終結了關鍵設備“受制于人”的局面。成本優化,推動行業降本增效:進口電伴熱帶價格高昂,且維護成本高。國產化后,墾利油田可大幅節省費用,為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經濟支撐。
技術反超,賦能產業鏈升級:環瑞產品通過UL、CE、ATEX等國際認證,出口40余國家和地區,并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其技術突破有望帶動國內碳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鏈協同發展,為“中國制造”走向高端市場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圖片來源中國海油視頻號截圖
展望:從渤海到全球,中國技術如何引領?
墾利10-2油田的國產化實踐,為電伴熱技術在石化、核電、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推廣奠定了基礎。隨著國內電熱技術的不斷發展,國產電伴熱技術將進一步向高溫、高防爆等級場景突破,助力“雙碳”目標下能源行業的綠色轉型。

“國產化不是終點,而是參與全球競爭的新起點。”從渤海油田到國際能源巨頭供應鏈,中國電伴熱技術正以硬核實力,書寫“替代進口”后的新篇章!
墾利10-2油田的國產電伴熱應用案例,不僅是一次技術勝利,更是中國制造自主創新的縮影。它證明:在核心領域,中國企業既能“扎根本土”,更能“比肩世界”!(企業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