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秘書處 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 今天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安徽民營經濟“6789”的特征進一步彰顯。其中,2019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
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業創新的主陣地、就業富民的主載體。發布會上,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韋人對“6789”特征進行了解讀:2019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0%的GDP、近70%的稅收、80%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數據顯示:2020年全省民營企業156萬戶、萬人擁有企業數244戶,總量、人均都是“十二五”末的2.7倍。“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7%,比GDP平均增速快0.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貢獻率始終保持60%以上。
吳韋人指出,“十三五”期間,安徽持續完善企業成長鏈、政策體系鏈、融資服務鏈、環境優化鏈、工作推進鏈“五條鏈”,編織服務民營經濟“一張網”。
其中,在打造企業成長鏈方面,按照“雙創→成長小微→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梯次培育、接續支持。“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育成長型小微企業350戶、專精特新企業2818戶、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100戶,涌現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戶。
在創新融資服務鏈方面,打好“貸、投、融、獎、補”融資服務組合拳,設立省小額票據貼現中心,連續5年累計貼現超2000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約14億元;設立省“專精特新板”,組織四批共634家“專精特新”企業在省區域股權市場掛牌;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累計完成募資93.2億元,完成投資47.45億元,投資項目128個;實施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累計爭取國家獎補資金8.95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在營造環境優化鏈方面,安徽通過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累計為2.8萬余戶民營企業清理欠款142.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