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黨員政治理論素養,提升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水平,制作《黨建基礎知識應知應會口袋書》,供大家學習理解掌握。
第一部分 黨的基礎知識
1.四個意識:
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四個自信: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兩個維護:
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4.“四個偉大”: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5.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6.“兩學一做”:
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做合格黨員。
7.“三嚴三實”: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8.黨的三大作風: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9.黨內政治生活“四性”:
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
10.“四個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1.四大考驗: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12.四大危險:
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13.四講四有:
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
14.四個合格:
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
15.三大攻堅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
16.“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7.“兩步走”戰略:
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8.黨的“三大歷史任務”:
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19.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
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0.“三去一降一補”: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2.共產黨人價值觀:
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
23.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4.“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25.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26.五個文明: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
27.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
28.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29.黨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0.黨的群眾路線是: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為。
31.“四個服從”:
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32.基層黨建“三基建設”:
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
33.黨的“六大建設”:
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34.入黨誓詞: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第二部分 黨風廉政建設基礎知識
1.“四風”: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四個自我”:
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3.黨的“六大紀律”:
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4.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責任主體:
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領導班子中的正職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
5.“兩個責任”:
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擔負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各級紀委(紀檢組)要承擔監督責任。
6.“一崗雙責”:
在履行本職崗位管理職責的同時,還要對所在單位和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負責。
7.八項規定:
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
8.“四種形態”:
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9.對黨組織的三種問責方式:
檢查、通報、改組。
10.對黨的領導干部的四種問責方式:
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紀律處分。
11.對黨員的五種紀律處分:
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12.“三重一大”制度:
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的制度。
13.黨內監督的形式:
黨員干部的黨內監督包括黨組織(含黨員所在支部)的監督、黨員群眾的監督、黨員干部相互之間的監督和專職機關的監督。
第三部分 黨章基礎知識
1.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什么?
實現共產主義。
3.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4.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6.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什么?
發展。
7.我們的立國之本是什么?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8.我國的強國之路是什么?
堅持改革開放。
9.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什么?
密切聯系群眾。
10.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什么?
脫離群眾。
11.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是什么?
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群眾聯系問題。
12.民主集中制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
13.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什么?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5.預備黨員的權利與正式黨員相比有什么區別?
除了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外,其它權利同正式黨員一樣。
16.預備黨員的預備期是如何計算的?
預備黨員的預備期,從支部大會通過他為預備黨員之日算起。
17.黨員的黨齡是如何計算的?
黨員的黨齡,從預備期滿轉為正式黨員之日算起。
18.什么情況下可以認為是自行脫黨?
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
19.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什么?
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
20.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的領導制度是什么?
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
21.黨的各級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問題的“十六字原則”是什么?
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
22.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什么?
黨的基層組織。
23.留黨察看最長不超過幾年?
兩年。
24.黨內的最高處分是什么?
開除黨籍。
第四部分 支部工作基礎知識
1.凡是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支部。
2.聯合黨支部覆蓋單位一般不超過5個。
3.黨支部的成立,一般由基層單位提出申請,所在鄉鎮(街道)或者單位基層黨委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并批復,批復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
4.村、社區黨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5年,其他基層單位黨支部委員會一般每屆任期3年。
5.黨支部委員之間、黨支部委員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每年談心談話一般不少于1次。
6.黨支部黨員大會一般每季度召開1次,黨支部委員會會議一般每月召開1次。
7.發展黨員,必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經過黨的支部,堅持個別吸收的原則。
8.有正式黨員7人以上的黨支部,應當設立黨支部委員會。
9.黨支部委員會由黨支部黨員大會選舉產生,黨支部書記、副書記一般由黨支部委員會會議選舉產生,不設委員會的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由黨支部黨員大會選舉產生。
10.黨支部每月相對固定1天開展主題黨日,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過組織生活、進行民主議事和志愿服務等。
11.黨支部委員會由3至5人組成,一般不超過7人。
12.黨支部委員會設書記和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等,必要時可以設1名副書記。
13.黨支部黨員大會議題提交表決前,應當經過充分討論。表決必須有半數以上有表決權的黨員到會方可進行,贊成人數超過應到會有表決權的黨員的半數為通過。
14.黨的基層組織是指黨委、黨總支、黨支部。
15.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定期為基層黨員講黨課,黨委(黨組)書記每年至少講 1次黨課。
16.黨支部一般每年開展1次民主評議黨員,組織黨員對照合格黨員標準、對照入黨誓詞,聯系個人實際進行黨性分析。
17.根據黨組織隸屬關系和干部管理權限,上級黨組織對任期屆滿的黨支部,一般提前6個月以發函或者電話通知等形式,提醒做好換屆準備。
18.黨支部應按照規定,向黨員和群眾通報黨的工作情況,公開黨內有關事務。
第五部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點
1.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2.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3.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形成長效機制。
4.完善以憲法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以良法保障善治。
5.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6.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
7.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8.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礎、社會和諧之本。
9.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10. 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11.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
12.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13.《決定》強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14.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15.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第六部分 國有企業黨建基礎知識
1.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指: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
2.“兩個基礎”: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3.國企“兩個一以貫之”是指: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
4.國企深化改革要堅持“三個有利于”是指:
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方針。
5.“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有哪些要求?
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
6.關于對國企領導人的20字總要求是什么?
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
7.國有企業“三大責任”:
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
8.國有企業黨委(黨組)領導作用: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
9.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10. 國有企業黨員人數100人以上的,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黨委)。
11. 黨員人數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設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黨總支)。
12. 國有企業黨委由黨員大會或者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一般為5年。黨總支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一般為3年。
13. 國有企業黨委一般由5至9人組成,最多不超過11人。黨委委員一般應當有3年以上黨齡,其中中央企業及其直屬企業(單位)、省屬國有企業的黨委委員應當有5年以上黨齡。
14.國有企業黨總支一般由5至7人組成,最多不超過9人。
15.支部委員會由3至5人組成,一般不超過7人。正式黨員不足7人的黨支部,設1名書記,必要時可以設1名副書記。黨支部(黨總支)書記一般應當有1年以上黨齡。
16. 國有企業黨組織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17.企業黨組織工作經費,一般按照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1%的比例安排,由企業納入年度預算。
18. 具有人財物重大事項決策權且不設黨委的獨立法人企業的黨支部(黨總支),一般由黨員負責人擔任書記和委員。
19.黨支部書記和黨務工作人員每年至少參加1次集中培訓。新任黨支部書記一般應當在半年內完成任職培訓。
20. 黨員隊伍建設應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和有關規定發展黨員。